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 |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洞察时代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开启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从6300美元升至超1.2万美元,形成超4亿人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底,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8%,较2015年上升2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较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这些显著变化,生动诠释新发展理念的蓬勃生机。10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2位;“嫦娥”奔月、神舟巡宇、北斗组网、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初步建立、5G基站占全球总数超60%……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祁连山经历“史上最严”整改,由“黑”变“绿”;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中国植树造林约占全球人工造林四分之一……10年来,一个个鲜活案例彰显发展底色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持续回答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问题,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统筹发展和安全 打好转危为机战略主动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砥砺奋进,经济增速保持全球前列,“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处暑将至,放眼广袤田畴,各地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秋粮和大豆油料稳产增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1年平均煤矿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一倍以上,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降至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6.9%上升到25.5%……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形成有效抵御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防火墙”。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着眼长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锚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7月31日,载有50个集装箱光伏产品的X8059次中欧班列准时驶出沈阳东站,前往德国杜伊斯堡。累计开行超5.7万列、货值近3000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贸易“大通道”。针对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引江补汉工程开工,深中通道稳步建设……当下不断推进的重大工程,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通经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大国经济空间广阔,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10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渐次铺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蓝图变实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全球瞩目……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展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向时代宣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24 |
携手奋进,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 |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近日,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就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提出四点主张,为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凝聚信心、指明路径。“让各国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四点主张,同时宣布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博茨瓦纳《卫报》副主编莫洛伊认为,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所有国家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为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表示,中国倡导通过互惠共赢寻求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世界各国而言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能让各国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表示,中国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当前,非中合作的不少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等,这些项目能够真正惠及民生,为地区稳定和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已成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领导者。”萨摩亚驻华大使特里·托欧玛塔说。2022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正式启用,合作中心的成立,有力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中方的支持恰逢其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很多发展经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日前发布《全球发展报告》,指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国际社会应当更加聚焦发展合作和全球伙伴关系建设,迎接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实现人类共同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减少贫困”“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共同守护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共同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共同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全球发展报告》立足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积累的有益经验,从8个方面对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政策建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康博思表示,《全球发展报告》为国际社会了解全球发展倡议的丰富内涵提供了良好机会。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拉贝希评价称,《全球发展报告》凝聚了多方智慧与见解,将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建言献策。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很多发展经验”。中国让数亿人摆脱贫困,这是一项巨大的发展成果,这样的经验应该分享到全世界。“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而全球解决方案的基础就是多边主义和多边行动。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联合国驻华系统愿与中国一道,共同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球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将引领国际社会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凝聚信心、指明路径。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政府首相洪森表示:“全球发展倡议不仅为全球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也为发展滞后的国家特别是遭受疫情重创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突出了发展这一金砖“中国年”的最大亮点。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评价称,中国担任今年金砖国家主席国,金砖合作议程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相互契合,将推动各方重新聚焦发展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表示,中国促进全球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置于突出位置,以包容、创新、可持续的思维,以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姿态,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8 |
中央企业快速行动 多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 |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围绕支付账款、减免房租、降低成本、优化供给、融通资金、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等7方面提出27条举措,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推动央企与中小企业共同“做大蛋糕”。为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各中央企业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研究制定行动方案,不折不扣执行要求,坚决扛起央企责任。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中小企业账款坚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从制度、机制、流程和信息化管控上杜绝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近年来,中央企业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持续做好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通知》下发后,中国融通集团加强政策学习、细化摸排举措,持续巩固截至2022年5月底“零拖欠”工作成果;中国电信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将清欠工作纳入对各级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层层压实主体责任。为减少长途运输业务中路桥、燃料费等大量资金垫付,中国物流集团针对疫情地区中小微企业及货运司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预付运费服务,将平均每单结算周期由2.8天降低至零。年初至今,已为个体司机提供预付超过32.9万单,运费金额超过11.35亿元。金融是支持经济稳健发展的源头活水。《通知》指出,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共享,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为有效缓解物流企业和个体货车司机贷款偿还压力,5月24日,东风公司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大对商用货车贷款支持力度的行动方案》,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中国一汽所属一汽财务、一汽租赁等金融子企业也已正式实行延期还款政策。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产业链“核心”企业应充分发挥作用。近日,依托三峡易链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中国三峡集团所属财务公司首单全线上保理业务成功落地,通过全新的融资渠道为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纾困。《通知》指出,要借鉴电e金服“电e贷”、中储智运“运费贷”等供应链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电e金服“电e贷”是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额度小、频次高、用款急”的融资需求,推出的一款基于企业历史用电数据的全线上、纯信用融资产品。作为国家电网立足能源产业链核心企业地位,依托新兴科技手段,整合全产业链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的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具有电网特色的数字金融平台,电e金服上线两周年以来,累计帮助产业链上下游获得普惠金融服务3000亿元。为立足自身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方式,铁建资产研发推广了货运司机ETC保理业务,为货运司机提供先通行后付费的保理融资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已为3100余户货运司机累计投放近5000万元;国药集团所属重庆桐君阁中药批发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助业快e贷”,帮助个体经营者渡过难关;联通数科开发上线“恩施州创业担保贷”信息系统,申请贷款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加快减免房租,大力降费提质截至5月31日,中国融通集团累计为874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共计5.99亿元。5月25日,中粮集团旗下大悦城控股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的议案》,经初步测算预计涉及营业收入9.66亿元—13.49亿元。航空工业集团要求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实际完成主体工作,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工作在列为中高风险地区后2个月内完成;中国五矿拟于6月完成租金普遍减免工作。……《通知》指出,要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国资厅财评〔2022〕29号)要求,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中央企业纷纷响应,快速行动,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除了房屋租赁成本,《通知》还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降费提质,助力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用电方面,华电浙江公司制定《关于做好阶段性清退偏差考核费用及调整当前结算方式的方案》,拟在5月份电费结算中对3、4月零售侧偏差考核费用进行减免,同步推出月度企业纾困减免电费直接让利于用户。用网方面,中国电信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应用,确保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加大数字化产品和应用优惠力度,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户实施6个月“欠费不停机”。煤炭保供稳价方面,中国华能持续严格按照长协定价机制履行地销煤炭价格,2021年供暖季对当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牧民售煤进行大幅优惠,累计付煤19.42万吨,让利约1000万元。金融领域,招商银行在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的同时,将减费让利措施覆盖到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全体对公客户。2022年1月至4月末,支付手续费共计降费超4亿元,惠及客户200多万户。除此之外,中央企业积极响应《通知》要求,积极建云建平台,努力让信息多跑路,尽可能节约中小企业“脚底”成本。建筑行业,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电商充分运用旗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云筑网”优势,对全行业开放招标系统及平台服务;物流行业,招商局集团中国外运旗下运易通推出集交易、交付跟踪和支付为闭环的标准化端到端物流服务产品,采用线上的方式为中小微企业便捷服务,有效降低库存管理等综合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交付的履约控制能力,抵御经营风险。加大创新支持,强化引领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通知》要求,要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5月19日,由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起的全国新材料创业投资服务联盟联合浙江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海创人才长三角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2022秀洲科创百人会云路演,搭建高端人才、硬科技项目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平台。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立足主责主业,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符合国家战略、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中铁建资本控股依托中国铁建核心企业信用优势,创新金融产品“铁建伙伴融”为铁建系统内单位上游的60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17.48亿元;招商启航将推动设立新的产业基金,帮助综合交通、特色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三大核心产业创新融通。培育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中国华能所辖长城证券协助发行销售全国首单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募集资金投向9家注册地在京津冀地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发债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通知》同时指出,要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持续向产业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布局,全力稳链补链固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为保障供应链稳定,哈电集团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积极配合解决中小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的生产、运输等问题,做到“早预判、快出手”。同时发挥引领支撑和骨干带头作用,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复工复产时,建筑企业难免面临“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中建电商通过旗下建筑产业工人招聘服务平台“工匠职聘”,为上海建筑企业和全国其他地区建筑企业免费开通公益性质的招工绿色通道,助力复工复产。此外,“工匠职聘”还致力于打通建筑产业工人培训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转自:国资委网站 |
|
2022-06-13 |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部分居民储蓄有望转为股市长线资金 | |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同日,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证监会表示,《意见》有助于加快构建养老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将助力养老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和规模性,通过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股市和债市都能起到良好的互动、支撑和稳定作用,有利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投资可扩大投资收益,缓解养老困境,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困境。在投资方面,《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证监会表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于个人而言,产品更加多样化,所选投资标的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可以满足不同的理财需求;对于市场而言,能够增加市场主体参与度,促使各类金融机构良性竞争,同时还能够为市场带来一部分长期资金供给。”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公募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工作,不满足条件的不允许进行公募产品投资。“个人养老金是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未来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增量资金会不断扩大,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近100万亿元,其中大多数是短期存款,如果改为持有个人养老金产品,可逐渐将这些短期“资金”转为长期“资本”。张依群表示,长远来看,个人养老金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作为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其将迅速带动更多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对拓展投资渠道、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巨大意义。养老保险体系日臻完善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第三支柱发展规范程度较低,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不够完善,居民缺乏获得稳定和充足收益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进一步健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资金以养老保险形式进行长期投资理财获得增值收益的重要方式。因此,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最重要的是保证个人养老金运营安全和风险防控,实现安全与收益的最佳平衡。”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对于参加者资格及缴费标准,《意见》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这是制度的统一,更是制度的公平。“在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上,充分体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低门槛、低成本及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值得期待税收政策方面,《意见》表示,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对此,专家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增强吸引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在表示,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既可以提高居民退休之后的养老水平,也可以化解我国老龄化压力加大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采取的是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即在居民即期缴存阶段给予免税优惠,对投资收益同样给予免税优惠,而在领取养老金环节再课税。”白彦锋表示,这将使得纳税人可以获得长缴多得的时间价值。此外,居民退休后总收入水平相对降低,即使课税税负水平也较低,可以使居民从全生命周期获得税收实惠。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从海外成熟市场发展规律来看,“税收优惠+个人账户”是第三支柱发展普遍采用的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者投保意愿,后续有关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尽快出台以刺激缴费需求。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在税收优惠方面,建议制定适当的税前扣除标准,领取时可以部分免税,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征收。张盈华建议提高个人账户的灵活性,在有限额度和严格条件下,例如重大疾病、购买首套住房、必要的教育、家庭变故应急等方面,允许提前支出,并对归还和补税等作出具体规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
2022-04-25 |
洞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三大原因 | |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最初目标是三个地区的制造业可以“同频共振”,打个比方:北京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天津、河北所产生的的生产需求的拉动。很多片面性的看法在于,协同发展无法推进的原因在于三地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自为政。但是慧选网招商政策调研小组认为,讨论问题所导致的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时要分开而论。单一区域发展价值取向造成区域整体利益受到损害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工作主要有两块,一是维稳,二是发展经济。过分地强调发展经济,造成区域发展问题频发,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北京生态屏障的张家口在2014年前后钢铁产能达到700万吨,钢铁在炼制的过程中污染非常大,这个过程中河北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却污染严重。放在北京周边的一些村子里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很多北京周边的村子贫苦问题很突出,例如在张家口的村子和北京的村子相邻,但是收入却相差两三倍。造成以上区域协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一个考量指标,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已经编制,但是只要机制体制问题一天不解决,生态涵养区转型变成污染型经济区的问题就一天得不到改善。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很大,但是对环境产能过剩考虑不足,这是区域产业发展价值取向单一所造成的。市场活力不足导致协同发展缺少自组织能力长三角的区域协同发展多建立在企业上下游联系之上,而京津冀则不然。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产业占比相对较高,在改革开发以后,产业经济并非从市场经济一步一步地发展过来,因此市场机制发育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以在浙江调研为例,大部分市县最初发展轻纺工业,早期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供给与需求群体,更容易形成健康的价格机制。因此,这些群体之间会形成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网络,当出现投资机会和市场风险时,整个市场都会变得十分敏感。其次,由于供给群体多,企业规模小,政府很难影响企业决策,长此以往下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摆得更正。与之相比京津冀地区存在很多体量较大的企业,钢铁、化工、水泥、玻璃,河北主要经济是钢铁,煤炭,电力等能源,河北前十名GDP企业多半是钢铁企业等,(京津冀因为有首都所以作为特殊的行政区域,江浙沪地区那种且和政府的关系是不可能套用在京津冀上的)这些企业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影响。在我们与河北地区相关企业的接触中发现,河北之所以产能过剩,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经常要求扩大产能规模,如果企业拒绝政府就以类似于威胁的方式表示会引进类似企业,于是很多企业只能被迫扩大产能。长期以来,“政府+企业”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是相对较为普遍的现象,各地企业竞争的背后都有来自各地政府的力量。因为受到政府关系的影响,企业成本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有的企业家甚至会跟我们招商调研小组说“我们企业家的敏感点不在于市场的价格,而在于政策和领导的要求”因此导致的是产业雷同、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近些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转向互联网和消费服务产品,一方面需要相对稠密的人口分布,另一方面在进出口贸易上,依赖的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所以对重工业和资源对产业的依赖可以忽略不计。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已经不再是基础建设,曾经为重工业产品和资源进出口的门户如天津、大连也注定不再会像曾经那样繁荣。甚至有人会说,如果北京不是首都,那么京津冀根本形不成一个概念。当然前期政府在缺乏一定正确方法引导企业时,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前些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大投资项目都纷纷流产,本就缺少活力的京津冀再面临财政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能力也因此减弱不少,或许对于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来讲,未尝不是件好事。产业转移缺少承接能力和保障机制仅从市场的角度看,产业转移是企业在“一推一拉”影响下的过程,“推拉”相对好理解,就是一个地方下令外迁企业,另一个有条件给政策的地方接受这些企业的过程。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市场占领率提升、政府发展战略调整等多种条件的作用下,企业主产生想要离开的“推力”。慧选网调查小组从有意向外迁的企业增长趋势中发现,北京此类制造业企业不在少数,主要来来自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发展用地有限,北京后备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一些产业园如中关村园区的发展受限,迫切需要扩大再生产用地。二是生态环境压力,北京政府制定的“五个一批”战略,其中“转移一批、限制一批、淘汰一批”难免会涉及到很多企业,除了转移出去就是被要求关停,所以北京许多制造业企业是有转移出去的“推力”的。但从“拉力”来看,转移出北京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选择在河北扎根,选择了产业配套能力更优秀、产城融合更成熟的长三角地带。反观河北曹妃甸,慧选网政策调研组发现虽然首钢等大化工企业搬迁了过去,但是初期生活生产配套十分差强人意,一些楼房或者医院建立起来了但是没有人来只能是空置的状态,有些员工甚至选择北京通勤,以至于曹妃甸有段时间被称作“鬼城”。从三个地方的政府来看,目前河北政府的愿望是从北京或者天津吸引一些企业,但调研组发现反倒是河北企业选择拉力更强的天津,例如汽车产业(长城汽车)、光伏产业(英利)等。再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受三地分税制影响,协同发展对政府来说动力不足,也就是说三地发展缺少增量利益共享机制,尤其是在战略性新产业的发展上,三地明暗竞争十分激烈,许多非市场因素都会阻碍产业空间优化布局。早在2015年政府就制定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制定了包括财税、环境、人才、体制机制、土地等,调研组认为,要从方面进行调控,有针对性的改革。长三角关联的城市广泛而多元,珠三角城市之间流动更为紧密,但是京津冀相比之下三个城市的“首都”仍旧是“首都”,从人口的方面来看,北京周围关联最紧密的是廊坊,但这并不完全是城市比较的优势所带来的结果,更多的是作为北京工作人口外溢带来的人口流动。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在于:外来消费品商船会选择靠中国中间位置,临近长江的上海作为落地港,货物沿长江可以低成本的运向中国各地。上海作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物流中转地(2019年),消费品和各种高科技产品等货物贸易配套和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也同时繁荣起来,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如果一个地方既是物流中心又是金融中心,那么相关高端服务业和优质人才也会相继而至,上海可以成为金融中心也就顺其自然了。当然我们只做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与政府关系等某几方面指标作为考量。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各有各的规律。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分别依托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天然具备形成城市群的优势。但北京不同,自建都开始,这个城市的使命就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
|
2021-08-13 |
天津预构建统筹联动“全域、全线”招商大格局 |
慧选网编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树立以质量为导向、以税源经济为核心的招商理念,加快构建全区统筹联动的“全域、全线”招商大格局,南开区定制了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十条举措。十条措施一是构建“全域、全线”招商大格局。成立南开区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属经济管理部门、政务服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部门主导作用,就央企到津布局,调动区四大机关资源建立区领导挂帅的若干工作专班,形成“管行业就要抓招商”的工作态势。二是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招商工作重中之重,深化与国家部委、高校、院所、驻京企业合作,瞄准企业二三级总部、“500强”企业、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进行精准招商。三是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聚焦科技创新等新动能重点领域招商,在“硬科技+软服务”两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区域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聚焦协同创新重点领域招商、商贸外资领域招商、文化领域招商。四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大力构建“一湾启航、两翼腾飞、三带汇通”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启航湾创新产业区建设,围绕西营门核心区2.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积极引入央企及“500强”企业进行一二级联动开发,实现西部片区开发建设与高端产业同步导入。紧紧抓住环天南大知识创新集聚区建设,做强启航创新大厦、启航智能科技大厦、启航普天智谷等科技创新楼宇产业聚集效应,巩固和扩大“博创园”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工作成果,加快“硬科技”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启航新动能引育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工业承载空间支持,增强环天南大知识创新资源辐射外溢效应。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粮广场和中关村E谷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楼宇、金融街(南开)中心和鲁能国际中心等金融示范楼宇产业虹吸效应,加快铭隆大厦中铁建央企区域总部生态聚集,加快推进在建楼宇施工进度,打造一批高品质主题式承载空间。五是建立健全每月总结、双月点评、季度通报工作机制。每月汇总各单位报送重点项目和指标完成情况,每2个月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每季度围绕“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加强跟踪调度,实行量化考核,用项目落地、投资到位、招商成果转化作为招商引资成效的评价标准。六是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将招商工作纳入区级绩效考核范围,建立以引进项目投资额、留区综合贡献和项目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考核导向。七是全面实施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机制,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三个一批”项目日常动态化管理,针对重点项目实现全流程、全周期跟踪服务。建立招统联动机制,围绕项目落地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招商项目及时纳统入库。八是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区属载体招商。九是加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招商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十是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南开服务特色品牌。 |
2021-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