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过去一个时期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从严从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宣传部3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有关情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从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十年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成就。田培炎表示,政治成果主要体现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论断已成为全体人民的普遍共识;理论成果主要是提出了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等。“制度成果主要体现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他认为这其中主要有,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等;而在实践成果方面,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高,党作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主心骨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显。田培炎还表示,党的全面领导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和独特优势,同时,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在活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57万多个基层党组织、590多万名共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创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作为一个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党,管理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齐家滨说,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9671.2万名党员,党的基层组织达到了493.6万个。齐家滨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从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切实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表示,一是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全党保持了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广大党员在组织生活的大熔炉中不断锤炼成为坚定的先锋战士;三是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营造了激励先进、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四是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齐家滨看来,这正是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写照。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为民服务中主动作为,在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齐家滨说,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2977.1万名党员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十年浴火淬炼,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部长王建新说。在回答记者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问题时,王建新从四个方面予以阐释: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维护”成为最高政治原则;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和思想建设基础作用,党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健全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十年历史性、开创性成就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他说。王建新表示,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队伍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4万人。他表示,踏上新征程,纪检监察机关将更加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7-01 |
加速布局风、光、氢、储等项目 央企争先恐后瞄准新能源赛道 | |
“十四五”能源规划和氢能、新型储能的规划。前者为“十四五”能源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后两者为氢能、新型储能这两大能源新兴行业规划了发展方向。此前,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国内光伏新增并网同比增长234%,达到10.86吉瓦,接近2021年上半年的新增量;风电新增装机5.73吉瓦,同比增长61%。国家能源集团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91.6亿元,同比增长66.4%。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99.4%,展现良好发展势头。从新能源发展规划看,2030年国内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在12亿千瓦以上。据预测,2060年,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80亿千瓦,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50亿千瓦。能源领域央企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工作的部署,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正在加速布局风、光、氢、储等新能源项目。风能风电领域,国家能源集团继续保持其世界第一地位。截至2021年底,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此外,旗下全球最大风电运营企业龙源电力,2022年初,在A股挂牌上市,实现了“A+H”两地上市。并通过换股吸收合等手段,向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购买1995.1MW优质风电资产,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的核心企业。截至2021年12月,龙源电力各类电源控股装机容量已达26548.6MW,其中风电控股装机23567.8MW,光伏控股装机1045.7MW.此外,相关信息显示,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经营绩效稳中有升。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净利润同比增长7%,获取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390万千瓦,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创历史最好水平。作为三峡集团旗下新能源业务战略实施主体,三峡能源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合计728万千瓦,这使得公司投产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289.6万千瓦,同比增长47%;其中风电装机1426.9万千瓦,同比增长61%;太阳能发电装机841.2万千瓦,同比增长29%。与此同时,三峡能源接连扩产,提升行业地位。此前,三峡能源宣布拟投资411.69亿元在广东阳江建设三大海上风电项目。根据规划,三大项目将在2024年底完成全容量并网。届时,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企业。细分来看,截至2021年末,三峡能源庞大的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达到1426.9万千瓦,同比上一年增长61%;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841.2万千瓦,同比上一年增长29%。2021年12月20日,上市刚满半年的三峡能源宣布,将再度加码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公司拟投资411.69亿元建设三峡阳江青洲五100万千瓦、青洲六100万千瓦、青洲七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投资主体为三峡能源全资子公司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根据规划,青洲项目将在2021年12月开展首台基础沉桩,青洲五、七项目将在2024年12月全容量并网,青洲六项目计划在2024年6月全容量并网。光伏去年,中国大唐年建成的新能源项目亮点频闪,了国内首个大型海岸滩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浙江象山长大涂3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投产发电;大唐湖北黄冈三里畈5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试运行移交生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29万吨;大唐陕西澄城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绿色动力;四川采乃风电场项目9.98万千瓦31台风机已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1.9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减排二氧化碳约15.28万吨;广东南澳24.5万千瓦海上风电和辽宁庄河10万千瓦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从大唐公布的过去一年绿色转型“成绩单”来看,2021年,达大唐收获颇丰,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中,大唐取得51个试点县区、总容量约12GW;全年累计核准电源项目中新能源项目占比94.8%;在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名单中,大唐共计9.13GW新能源项目被纳入。此外,2021年成立的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目前总装机规模达8000兆瓦。2月25日,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的浠水16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安北第五风电场B区200兆瓦项目、安北第一风电场A区200兆瓦项目、北大桥50兆瓦风光互补项目、敦煌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凉州区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兰州西固青石台50兆瓦光伏项目、广元市昭化区白果二期147.4兆瓦风电项目、宜丰奥巴玛陶瓷有限公司20兆瓦屋顶光伏项目、新平镇双河村40兆瓦光伏项目等10个新能源项目同时开工,总装机容量达907.4兆瓦。10个项目分布在甘肃、湖北、四川、江西、云南5省,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度清洁电力能源,可节约标煤67.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2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8.69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超过1.9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方面的表现更是“一骑绝尘”。公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在整县屋顶分布式目标县域已突破100个。2015年重组时,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不到40%。此后,其绿色电能资产持续扩容:清洁能源装机占比2016年达43.30%,2017年达45.23%。5五年来,该集团累计投资约4305亿元,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在2018年达到49.20%,在2019年上升至50.58%,成为同类型能源央企中首个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企业,2020年年末达到56.09%。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其中,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全容量并网,标志着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氢能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加速推进了氢能产业化进程。而中央企业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在氢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显眼。在上游产业链,氢能与传统油气、化工产业链联系密切,中石化、中石油在油气储运零售终端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整合优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目前氢气年生产能力超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广西、贵州等地建成若干油氢合建示范站。在中游产业链,国家电投、东方电气等央企则侧重于研发氢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部件,突破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品牌。经过10十年的核心技术创新与自主产品开发,东方电气已全面掌握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研制、电堆工程设计及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并已建成中国西部首条年产能1000套的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而在下游产业链,在终端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和中国中车等央企也进行了深度布局。储能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储能。3月17日,国家电网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同时开工建设,装机容量均为12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147.73亿元,预计2030年前全部竣工投产,年发电量可达24亿度。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外,今年以来多家能源电力央企加码抽水蓄能。例如,中国电建成立10余家项目公司发展抽水蓄能项目,中国建筑亦在加速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发展。此外,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建筑类央企也在试水抽水蓄能业务。3月8日,中国建筑集团召开抽水蓄能电站业务推进会指出,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市场广阔,要高度重视抽水蓄能业务发展,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大力发展抽水蓄能业务,有助于集团加快布局水利与新能源交叉领域,实现在水利领域弯道超车,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新能源领域,加快打造新的增长点。当前,在双碳目标影响,新能源的竞争已经愈发激烈。主要能源央企已经相继发布“十四五”发展目标和“碳中和”实现路径,争相发展新能源,各大央企都在不断加深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地方能源国企也将发展新能源放在首要位置,竞争局势进一步加剧,政策东风已至,新能源建设将扬帆启航。 文章来源:企业观察报 |
|
202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