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持续进行中。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长陈吉宁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北京将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加强算力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出20个重大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集群。
而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也有多位委员提交了与发展北京数字经济相关的提案。1月7日,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到三位政协委员,就如何助力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何存:支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数据治理
数字化变革正在席卷各行各业,数字经济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经济形态。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早在2020年便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等多项内容。
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金融在推进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正是各类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所在地,也吸引和聚集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这一大背景下,北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何存认为,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赋能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完善场景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数据治理。
何存指出,在充分发挥首都金融资源优势支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促进金融、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要积极发布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加快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底层核心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研发应用。同时,鼓励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智慧城市建设参与主体、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零售龙头企业面向金融企业开放金融技术与金融服务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典型“智慧”示范工程。
数字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数据,对此,何存建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北京“长安链”“区块链+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云平台等底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参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重要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依托数字金融场景建设,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颜丹平:面向汽车、生物医药、金融等重点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在“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化数字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明确目标下,北京数字经济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各类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也渐成体系。
1月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把握发展大势,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专题座谈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1.7%,现价增速17.6%;核心产业占GDP比重23.0%,现价增速22.7%,均大幅高于全市GDP现价增速。
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颜丹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通过大力推动新基建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传媒、教育、医疗、工业等行业融合,聚焦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治理等多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但在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目前还面临基础不强、转型不足、要素不畅、保障不力等问题。”颜丹平补充道。针对这一情况,颜丹平表示,除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打破“数据孤岛”外,还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颜丹平看来,发挥北京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面向汽车、生物医药、金融等重点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能够更好地推动首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升级,着力增强产业引领性和影响力。
颜丹平建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数字经济发展不应落下老年群体
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外卖、打车、购物甚至是金融服务等多个生活场景都实现了线上化,这也让老年群体逐渐被智能生活“边缘化”。如何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推进适老化产业升级,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面。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分析认为,老年群体无法有效融入数字化生活,一方面在于老年人对数字智能化的适应程度不同,对于现代数字设备的掌握和交互能力较弱,同时频发的电信诈骗等,也加剧了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恐惧;另一方面则在于老年群体消费者转化率低,使得市场主体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积极性不高。
整体来看,银行、保险、支付等金融行业的服务平台,在2021年明显加速了改造进程,上线了页面更简洁、更便于使用的“大字版”产品。如何打破数字鸿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经苏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服务适老化产业升级还有更多可行空间。苏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适老化产品服务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开发更多优质适老化数字产品。公共服务部门在采用数字化手段方便老人生活之前,首先要确保其生活无障碍,保留传统渠道作为一个过渡逐步适应,比如线下客服、人工电话、纸质填表等线下老年人服务窗口。
“数字经济发展未来还有广阔空间,在深度化、高端化方面还有无限可能,但在向上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底部支撑,让所有群体都可以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捷。做好这一工作后,除了能够帮助北京优化调整数字经济结构,还能在积极推进市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苏宏如是说道。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