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科技企业领跑全省国字号成果创新高!看烟台如何澎湃“第一动力”
发布时间:2022-01-04     标签: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研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加速突破,创新缔造烟台高度;


3项科技成果入选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万华化学、艾睿光电、杰瑞石油占据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榜单前三名,创新成就烟台深度;


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两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数量超过全省“十三五”一类新药上市总和,创新缔造烟台速度。


科技引领未来。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要持之以恒抓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要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布局多层级科创平台。”去年以来,副省长、市委书记傅明先在多次会议上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潮头,有力地引领着烟台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扭动“总开关”


创新“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有没有未来,能不能高质量发展,关键看科技创新怎么样。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


向创新要动力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


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从城市发展看,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的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谁站在了科技创新的潮头,谁就占得了先机。

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整体质量,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烟台,是一座流淌着创新基因的城市。


回望上世纪90年代:


1990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把科教事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实施“科教兴烟”战略的安排部署。自此,烟台走上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1990年12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教兴烟动员大会,在市府礼堂设中心会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机关干部、厂矿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负责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共一万多人参加会议。


这一年,也因此被誉为“烟台吹响释放‘第一生产力’能量号角”元年。此后,我市所属县市区、乡镇企业相继提出了“科技兴县”、“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科技,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烟台大地蔚然成风。


在“科教兴烟”战略的引领下,烟台走上了经科教相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科技进步成为烟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形成七成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八成以上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九成以上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的“七、八、九”科技创新格局。

烟台对创新的执著追求和努力,也得到了国家层面认可。2010年1月初,烟台与青岛、厦门、大连等16个城市一道,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上先前批复的深圳,全国共有17个城市位列其中。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是中央赋予烟台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市委、市政府就此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努力打造创新特色突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厚植创新基因,让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烟台四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王全杰主持攻克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世界性猪皮制革难题,于1991年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登海团队自主培育的紧凑大穗型玉米“掖单13号”,最高亩产量达1096.29公斤,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丛林集团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特大型工业铝型材生产的先河,于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华集团凭借“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大飞机”上,打上了“烟台烙印”;世界“海工俱乐部”中,有了“烟台身影”;国际化工竞技场,挺立着“烟台品牌”——创新烟台正悄然崛起山海间。

布局“新打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布局多层次高能级创新载体

经济社会要发展,就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事实上,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烟台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找到了更多新“打法”。

去年以来,烟台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等方面加足马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增强。

但,我们还需思考,如何更好打赢科技创新硬仗?

城市之间竞争,产业往往是重要一环。如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关键在重大科创平台赋能!

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烟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以及万华、南山、中集、杰瑞、绿叶、荣昌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加快布局多层次、高能级创新载体,强化政府科技服务职能,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提出,建好用好科创平台,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布局多层级科创平台。

这是基于动能转换的深刻洞见,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考量,更是一座城市布局科技创新的全新打法。

给生物医药产业安装智慧“大脑”

昨日上午,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高研院东塔楼行政办公及西塔楼孵化器办公区即将改造完成,达到入驻条件,实验室区域将完成基础硬装施工。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作为全省首家生物医药省级实验室已通过专家论证,“北方药谷”正初具规模。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科创平台,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由三栋高层建筑、两栋裙楼、会议中心及地下部分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一体化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烟台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成长起一批骨干企业,涌现出一批创新产品,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但在当前发展趋势下,烟台生物医药面对的激烈的行业竞争、创新能力亟须加强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依靠科创平台牵引,竭力破解瓶颈制约!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烟台市政府投资2亿元打造的“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每年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内企业提供研发高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资源与信息共享等服务上万次。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整合孵化器内外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研发和加速成果转化的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建立“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和产业生态圈,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企业创新平台的搭建,同样为烟台生物医药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全市有生物医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合作基地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创新平台数量居全省前列。
平台赋能,烟台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成绩斐然。去年上半年创新成果集中爆发,上市了“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利培酮缓释微球”“贝伐珠单抗注射液”4种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为新材料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作为全省首批布局的实验室之一,自2019年筹建以来,紧盯“国家战略”,聚焦突破关键基础材料、绿色制造等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目前实验室已启动一期建设,一期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米,3000多平米临时科研场所已投入使用,8700平米实验场地将于近期完成装修。实验室确定先进材料与大型成形制造等五个研究方向,围绕国家、省重大科技战略和烟台市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难题组织科研攻关。实验室与烟台开发区和蓬莱区分别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引进“美斯核电涂料、绿色建筑原材料、羰基金属”等项目入驻,与宋和宋科技、金奥科技、万华节能等企业签署技术研发合同10余项。
眼下,万华化学正加快实施总投资155亿元的POCHP、柠檬醛等11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10亿元的蓬莱万华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全力争取总投资210亿元的120万吨乙烯项目获国家批准……

让烟台苹果品牌享誉全球

经过数十年的领先发展后,烟台苹果开始面临“人老、树老、品种老”“用工高、消耗高、成本高”的“三老”“三高”等问题。同时,随着国内苹果重心西移,烟台苹果面临整个西部产区的竞争和挑战,市场压力越来越大。

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苹果如何应对新挑战?重要一环还是科创平台!2020年7月29日,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果业自主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内外苹果·果业科技交流基地。目前,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果树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苹果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及智能化育苗温室完成建设,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共建山东省现代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融合。我市瞄准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围绕做好“科技强链”大文章,梯次布局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中集“蓝鲸2号”、荣昌“维迪西妥单抗”等突破性、引领型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技术和产业的迭代升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依托科创平台载体,科技创新区域高地加速形成:

向西看,创新板块在隆起

承载着“创新”的使命,八角湾新城已经成为“创新要素”的集合地,先后有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投用。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已有中科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自贸区烟台片区海洋经济创新中心、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入住孵化。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聚集了万华化学全球创新中心、现代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三大具有全球全国行业领军实力与创新影响力的研发机构,以及夏普8K超清研究院、明石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清科嘉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
“未来5年,我们将建成1个山东省实验室、50个技术引领型产业研究院、300个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20个科技孵化载体、20个国际科创平台和海外研发中心、100个科技服务机构。” 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局长姚光磊表示。

向东看,创新高地在崛起

2021年12月27日,中国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联盟高端论坛暨汽车轻量化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烟台高新区举行,这是山东省第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推动烟台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烟台市原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意义。
日前,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与山东省科技服务发展推进中心联合发布了30家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0家品牌众创空间,烟台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烟台高新区创业1号入选“2021年度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1号众创空间入选“2021年度省级品牌众创空间”。烟台高新区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多举措推动孵化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链条,推进孵化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形成科技成果孵化、科技项目落地、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目前,全区已建设启用孵化载体10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标注“新高度”

让创新要素成果向更广领域辐射流淌

创新就像杠杆,不断撬动起引领发展的奇迹。

2021年10月29日,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山东省科技服务发展推进中心在济南联合发布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我市26家企业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中脱颖而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因各项指标表现突出,包揽榜单前三名。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万华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化工新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近年来:

万华突破关键技术19项,包括5项全球首创技术、5项国际领先技术、4项填补国内空白技术、5项 “卡脖子”技术,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艾睿光电是国内非制冷红外芯片领军企业,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现有技术研发人员30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8%。

杰瑞石油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油田设备制造企业,公司主导产品压裂设备产量全国第一、固井设备产量全国第一、连续油管设备产量全国第一、液氮泵送设备产量全国第一,产品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20年,26家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39亿元,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重达5.6%。

高研发投入带来高效创新产出。2020年,26家科技领军企业户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件。“科技领军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引领带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26家科技领军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多亿元,实现净利润111.4亿元,实际缴税总额近31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企业是创新主体。烟台市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目前烟台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68家。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市参与完成的4项优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创“十三五”以来新高。

日前,2020年度“中国好技术”评选活动揭晓,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推荐的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15项技术入围,获选“中国好技术”称号,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市前列。

硬核技术为啥不断涌现?

去年,我市重点围绕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打破“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立项”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我市重点产业领域7个揭榜制项目启动实施,构建起“能者上、优者奖”的良好科研攻关生态。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及装备研制”、万华化学突破高端聚氨酯原料ADI全产业链国际技术封锁、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研制成功”3项科技成果入选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

2021年12月17日,山东省发布了30家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0家品牌众创空间,我市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烟台高新区创业1号、烟台留学生创业园、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烟台高新区1号创客空间顺利入围。

目前,全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7家,在孵企业200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1280家,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人才、泰山人才和双百人才达到659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950余次,培训在孵企业4.3万余人次。2020年度全市科技孵化载体的入驻企业总营收3.45亿元,就业人数20706人,吸纳应届毕业生2238人,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半岛分会)暨烟台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9名中外院士、百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0多家科技企业参会,达成成果转化、人才项目54个,31名“科创人才顾问”受聘,为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的有效对接平台。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齐鲁行项目对接活动上,来自法国、瑞士、澳大利亚、德国等19个国家的42名院士、博士,以及烟台市5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深耕“科信贷”“成果贷”服务品牌,致力于解决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综合运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搭建了“烟台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贷款、金融机构放款提供“一站式、零跑腿”网上服务。去年以来,共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9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以梦为马,创新路上,烟台大步向前!

文章来源:网易·烟台广播电视台

需求提交
400-85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