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被美国盯上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突围?播
发布时间:2021-12-28     标签:

如果说美国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是想从底层技术上遏制中国发展,那么其出手制裁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则是想从应用层面遏制中国创新。


近期,美国已经将人工智能列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放言绝不能被他国超越,并将中国“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全部拉黑(列入出口管制和投资黑名单)。


不只美国,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将人工智能作为重大战略布局,经济和科技强国尤其重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这凸显出中国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深入应用,算力建设分散,中小企业或科研单位难以展开复杂模型、海量数据研究的问题日益凸显。建设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更加普惠的公共算力,正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这方面,武汉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仅用时5个月便完成项目建设并正式上线,是全国首个建设投运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不过,满足大规模公共算力需求,只是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基础目标。以此为抓手,构建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撬动产学研用形成合力,充分带动当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才是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终极目标。


在前期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于近期成立,目标是形成产业聚合发展,同时吸引和培育高质量AI人才,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武汉模式的示范作用下,全国多个城市目前已规划或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借助昇腾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正从武汉模式走向中国模式。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AI算力需求正爆发式增长

尽管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大众生活和生产方式变革,但目前AI在全行业的整体渗透率仍只有4%,AI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不到10%。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国内AI算力昂贵且稀缺,直接抬高了AI研究和应用的门槛。

并且,全社会的AI算力需求还正在爆发式增长。OpenAI在报告中指出:自2012年到2018年的6年时间里,AI算力需求增长了30万倍,未来3到5年AI算力需求将继续增长100万倍,远高于传统通用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与之前行业预期。

在此契机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模式,它是以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基础,涵盖从基建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系统工程,旨在让AI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城市公共基础资源。

作为先进的AI算力底座,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包括Atlas系列硬件、异构计算架构CANN、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昇腾应用使能MindX以及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等,助力企业和开发者高效使用AI能力。

用通俗的话来讲,昇腾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使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生产“模型”,企业和机构借助“模型”最终生产产品;“模型”应用到手机里,就拥有图像分类等能力;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车辆就拥有自动驾驶能力。

当前在AI领域,“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已成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可能路径。随着全球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为了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各地政府有必要保障大量中小企业、科研机构获取充足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

从具体作用来看,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无疑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

满足基本算力需求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可以带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的突破。通过建设新平台,能够为前沿理论研究提供强大算法、数据与算力支撑,为自适应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跨领域基础理论提供国际顶尖的研究平台,有效推动技术发展,抢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制高点。

在帮助产业智能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降低AI的研发、使用门槛,将人工智能企业和优势产业有机结合,使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的要求。

培养人才,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另一重要功能。它能为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充沛的算力资源,支持他们吸引尖端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同时还可以支持他们出版AI相关教材,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建设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体系。

武汉为何成为试点?

12月18日,科技部在武汉组织召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工作推进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试点,完善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武汉被选为试点,还是因为它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标杆作用。

作为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武汉在华为助力下,率先开始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2020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2021年5月31日建成并投入运营,核心建设周期仅5个月,创造出“武汉速度”。
在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前,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明显的阻碍,那就是有能力的大企业和机构各自搭建AI算力平台,成本高昂且会造成算力建设的分散,另一方面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和机构的AI算力需求无法被满足。

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个痛点。

由于各行各业对AI算力的强劲需求,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即饱和运营。

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AI峰值算力高达100P,相当于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并且正在扩容即将达到200P。

设计之初,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已明确作用:主要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基因测序四大应用场景,面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人工智能的澎湃普惠算力。

而在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过程中,武汉创率先实践了“一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四平台”(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理念。

具体来看:

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就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有序开放给武汉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满足在AI科研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普惠算力需求。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92%的月均占用,运营已进入稳步上升期。

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武汉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研发,牵引科技创新成果商用转化、形成重大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运营半年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服务本地100+单位,并联合孵化50+优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产业集合发展平台,可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分散”到“产业优势集群”效应的升级发展,这也是当今中国核心城市的重要产业经济打造思路。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吸引6个省外公司及科研院所与武汉达成合作意愿;还成立了智能遥感生态产业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地教育资源情况,鼓励高校院所联合龙头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创建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创新科研组织,加速创新落地和人才培养。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成功引入中科院自动化所多模态,清华蛋白质折叠,武大遥感等三个大模型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与湖北5所高校形成智能基座合作,培养人才2000+人次。

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只是第一步

在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只是第一步,支持计算中心的后续运营和创造产业价值还需要另外搭建平台。

在日前的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它是围绕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立的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政府指导下,武汉昇腾生态创新中心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步建设,向入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设计、AI应用开发(迁移)、上市联合营销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具体案例方面,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智能制造算法训练,已在长江计算服务器智造基地部署上线;实现云边协同,实时上传未识别照片,中心侧持续训练模型,端侧实时更新,满足柔性制造要求,灵活适配检测内容,2小时即可完成产线算法更换。

中科院自动化所借助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了全球首个三模态预训练大模型“紫东.太初”,进一步完善了以图生音、以音生图的技术和表现,实现了图、文、音的统一表达。

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则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合作,自主创新研制智能机器人补药系统可以做到给发药机补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补药期间无需人工值守,可实现800盒/小时行业内最快上药速度。

这些例子表明,产学研各界正充分受益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普惠算力。

但如果想让各方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形成合力,还需要一些公共交流平台,发挥纽带与桥梁作用,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

前文提到的智能遥感生态产业联盟和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两个产业联盟成立后,定位也十分清晰:

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将在智能遥感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遥感产业民族品牌,同时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服务规范,打造自主创新完整产业。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将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孵化的多模态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紫东.太初”孵化行业应用,探索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通过与联盟成员的密切协作,形成多模态智能产业推进、应用推广、服务提升的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力量。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需求提交
400-85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