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丽艳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
我今天将从人工智能领域视角提出“深港共建国际科创中心”的路径,将从六个方面报告。
南方+ 鲁力 拍摄
一是明确中心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深圳和香港要共建国际创科中心,首先是要从两地的产业、制度、人才和资金优势等现状,把中心任务进行量化,明确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设定研发投入、产业规模、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创新载体等具体指标。然后,再根据目标确定重点任务、编制建设内容,进行分工,把握进度,提供实施保障等,形成独有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二是突出深港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深港科技和产业优势,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香港在司法、金融、教育、人才、科研等多方面具有优势,深圳经济发展水平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巨大。在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深港双方应整合各自资源,明确不同定位,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三是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依托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有利于深港人才、资本、物品、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区域流动的政策举措,实行特殊的国际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努力在科研人员出入、科研资金流动、科研物品通关、科研信息融通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加强交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符合健康标准的科研人员建立白名单制度,为已备案的科研人员提供出入境通关便利;对于低风险的科研物品开通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减免科研设备进口税款;探索深港两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双向募集、双向投资的新模式,支持科研资本跨境流动;开展数据跨境传输管理试点,对数据入境和出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四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科技创新主体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自然会为科技成果提供转移转化、价值变现的渠道。因此,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是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方式。
通过资料搜集、市场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切实把握市场脉博,开发服务社会的新技术;紧跟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及时满足市场需求。面向全球市场、坚持需求导向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途径。
五是加强多方协同创新。
加强深港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和机构等信息交换、资本合营、人才双聘、成果共享的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招商、协同研发、示范应用等方式,构建“研发共同投入、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享受”合作机制。
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实行跨主体多项目协作,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建立深港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科技企业提需求、机构出技术、高校供人才、政府建生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辐射全国。
六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联合深港两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组建紧密协作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于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为目标,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
通过各种比赛、展览、峰会、讲坛等,加深深圳与香港不同城市,政府、企业、高校和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供需对接,引导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促进知识交换与成果转化。
利用数据、算力、算法,发布科研成果、政策解读、市场对接、税务法务等信息,解决科技创新主体在信息获取、政策查询、项目申报、撮合服务等方面碎片化的问题,提供集成式服务。
此外,我们建议共同建造人才培育基地,推出比较特殊的创新管理制度,把所有科研人员集中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更多深港人才融合;共同打造科研机构,推动深港高校联合办校或打造联合实验室、联合科研基地,共同攻关核心技术,联合打造中试平台、测试基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生态、制造和最终市场促成完整闭环;打造共同的数据中心,包括对城市管理、医疗领域数据进行互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际转化。
总之,希望深港两地在智能制造、值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共同打造细分领域冠军,成为全球最具有人工智能发展潜力的中心。
文章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