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河西区积极引育新动能,举全区之力,打造数字经济的“立体开发区”。
已经79岁的张林新,以前是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老师,退休后成为河西区宣讲团的成员。学习,是老人一直保持的习惯。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老人把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典故都摘抄下来,结合传统文化,每周五,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准时开讲。老人引经据典,加上自己的白话翻译,六中全会的精神,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高秀敏是张林新的铁杆粉丝,这样的宣讲她已经听了好几场,深有感触。
充分依托社区,河西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家长里短、大事小情,都成了一场场微宣讲的鲜活素材,用群众身边的变化,讲明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通过网格化管理,对于腿脚不便、不能参加集中宣讲的党员们,谊城公寓社区党委整理好学习材料,给大家送到家。
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的要求,河西区在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要“加大新动能引育,举全区之力打造优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和产业聚集区。”
王伟哲博士毕业后,进入IBM工作,学电子信息的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研发出中国自己的基础软件。2013年,他在北京自主创业,很快就在业内闯出了名堂。2019年底,企业要拓展数据库这个新领域,需要扩大规模,王伟哲开始物色新发展地。通过朋友介绍,他来到天津,在河西区网信大厦,租下了500平米的办公场地。
王伟哲的顾虑,很快就被河西区提供的服务打消了。通过“海河英才”计划,区里帮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人才落户服务,三个月时间,王伟哲就招募了30多个小伙伴,在天津建起了研发梯队。打造“立体的开发区”,河西区瞄准数字经济产业,陆续推出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提供过渡性居住用房、便捷医疗等措施,政策引导精准,助力企业成长。2020年,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户,让河西区的企业人才招聘如虎添翼。
除了人才政策,还有哪些政策能给企业带来利好呢?今年,河西区筹划制定一揽子普惠性扶持政策。区委网信办牵头,商务、人社、金融等十几个部门,共同拿主意,想对策,制定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近年来,信创逐渐成为了天津发展的高频词。老搭档麒麟、曙光都陆续来到天津,产业生态越来越好。王伟哲公司所在的网信大厦,一年多的时间,就聚集了上下游企业270多家。今年,航天中认等一批新的信创龙头企业纷纷落户。现在,不出新八大里片区,王伟哲就能碰上不少熟人。
这一年来,天津制造业立市骨架愈发清晰,信创等12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十足,这些,都为王伟哲扎根天津增强了信心。明年,他准备把研发总部从北京中关村(7.160, -0.02, -0.28%)全部移到天津,计划再招收200多人,扩大办公场地,而替他跑腿找地方的,就是园区派出的企业服务专员刘琳。
这段时间,刘琳已经帮王伟哲看了四五处办公楼,只要听说有合适的地方,他就会跑一趟,录视频发给企业。用刘琳的话说,自己越忙,越能说明这个片区发展的好。
未来五年,河西区将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百亿级规模数字经济企业,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同时以数字化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保障均衡发展。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百姓更安居。
文章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